近日,我院眼科成功完成了一例超早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这是我院第一次为出生孕周27周(体重仅为1.08kg)的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病变治疗手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造成儿童失明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围产医学的发展,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改进,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伴随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ROP 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由此造成的儿童盲目越来越多。对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 ROP 的致盲率。

本患儿是一名小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只有27周。在新生儿科、麻醉科协作下,我院眼科小儿眼底病主诊医生万鹏飞在例行新生儿眼底筛查会诊中发现患儿出现视网膜病变,诊断为:双眼ROPⅡ区2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进展很快,有效的治疗时间很窄,如不能尽快行手术治疗,极可能危及视力,严重可出现双目失明等情况。为了防止患儿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需进行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注射手术。该手术的难点在于早产儿的眼球只有正常新生儿的2/3大小,在微小的眼球上动手术,难度大、要求高,风险亦很大,需要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和精确的把控。眼科主任贾俊立即组织眼科眼底病团队进行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在征得家属的理解与同意后,眼科团队、新生儿科团队及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了充分沟通并紧密配合,由小儿眼底病主诊医生万鹏飞亲自主刀,为患儿实施了“双眼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手术”。平常为婴幼儿做此类手术时,为防止患儿在术中发生体位改变,一般要实施全麻,但面对这名柔弱的早产儿,医护人员决定采取眼球表面麻醉的方式,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术后一周复诊时,患儿病变部位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继续正常发育,成功保住了视力,目前已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