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光明中心医院合作医院、国家“光明在县”项目—陕西省省级项目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防盲协作单位、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研究分中心、陕西省优势学科、陕西省防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陕西省青光眼防治平台、西北眼免疫联盟、西安医学院免疫眼病研究所、西安医学院校级重点学科、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级重点学科、西安市白内障手术定点医院及“西安市白内障复明手术先进集体”、西安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合作基地、眼科学科技创新团队,技术力量雄厚,学科带头人为留美博士后,目前开放床位数50张,拥有独立的免疫眼病研究所及视光中心,年住院患者2000余人。目前能开展三级甲等医院要求的所有眼科技术,并且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及青光眼引流钉等技术,在我省乃至国内均有一定影响力。目前有全职在岗医疗技术人员41人,其中医师18人,技师3人,护士20人。18名医师中,主任医师5人,占27.78%,副主任医师3人,占16.67%,主治医师7人,占38.89%,住院医师3人,占16.67%。博士1人,占5.56%,硕士14人,占77.78%,学士3人,占16.67%。20名护士中,主管护师7人,占35% ,护师8人,占 40%,护士5人,占25% ,学士13人,占65%。专业分科和发展方向:(1)青光眼、白内障组,(2)眼底病组,(3)角膜病及免疫眼病组,(4)眼整形眼眶病、斜弱视组,(5)眼视光组。
二、平台研究方向:
(1)青光眼、白内障方向
白内障、青光眼组成立于1996年初,学科发展重点方向,聘有国内著名白内障专家组教授2人。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具有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各种复杂性白内障,复杂性青光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等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的丰富经验。 已在国外SCI收录专业权威期刊发表该领域论著多篇,青光眼白内障组现有标准床位20张各种手术设备、器械、角膜度数测量仪、人工晶体等检测仪及配套设施齐全。专科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年门诊量20000人次以上,年手术1000余台次,是目前省内规模较大、手术台次较多的眼专科,其中人工晶体植入为省内规模较大,手术台次数领先的病组。本学科以何媛教授、任百超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治方案和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并且通过定期派出中高级职称人员到国外进修和培训,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会议和交流,派技术骨干指导地市级以上三甲医院开展医疗新技术,年均接受外来人员进修和手术观摩,全方位地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强化白内障及青光眼技术的专业知识,形成了我院眼科的专业特色。
研究方向: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白内障的研究进展与思考,青光眼早期诊断、青光眼发病机制、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与保护、青光眼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保持等。复杂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及复杂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过熟期白内障、晶体脱位伴白内障),解决多种疑难杂症及危重病例。青光眼引流钉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为西北地区率先开展,社会影响力广。青光眼筛查:人工智能算法提取PACG高危特征、进行特征分类、建立早期筛查模型,用高效、经济、快速地手段筛查早期PACG患者,弥补了现有医疗保健模式的不足,有助于我国传统医疗模式的转变,具有重大的医疗价值和社会意义。该研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疑POAG合并近视人群筛查敏感性指标的确立,为POAG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及数据基础。可穿戴隐形眼镜压力传感器:与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徐峰教授合作,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眼科学与生物力学、材料等不同领域和学科,开发用于监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可穿戴隐形眼镜压力传感器。进一步有效指导和解决青光眼诊断监测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病变,目前临床疗效仍然尚不满意,有很多问题待解决。故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研究、早期筛查指标探索、青光眼新型诊疗的转化应用及神经保护策略的优化制定,对于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稳定社会及安定繁荣有重大现实意义。
(2)眼底疾病方向
眼底疾病治疗中心成立于2002年初,眼底病也是我院眼科的重点专业方向,年收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每年开展各类眼底手术1000余例。我院在各种眼底病的临床诊疗与科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陕西省内率先开展20G、23G、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眼底病的医院之一;也是省内率先开展了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眼底出血类疾病的医院;并开展了省内第一例玻璃体激光消融术的医院;于2020年底成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光明中心医院,并于2022年获得全国“最具眼底学习影响力年度单位”。 眼底病治疗中心现有标准床位15张,各种手术设备、器械、超声乳化机、玻璃体切割机及配套设施齐全。专科拥有高级职称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年门诊量1万人次以上,年手术1000余台次,是目前省内规模较大,手术台次数领先的病组。本学科以贾俊主任医师为专科带头人,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治方案和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并且通过定期派出中高级职称人员到顶级眼科中心进修和培训。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会议和交流,每年均接受外来人员进修和手术观摩,全方位地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强化玻璃体切除及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技术的专业知识,形成了我院眼科的专业特色。目前眼底病诊疗中心分为两个专业组:眼底外科组:主要完成各种眼底病诊断和治疗,其中23G、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玻璃体出血、复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变,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和硅油依赖眼。眼底内科组:主要完成各种眼底病诊断和治疗,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葡萄膜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等诊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拥有各种眼科激光仪,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变性、裂孔、及其他需要激光治疗的眼底病变;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Conbercept、Aflibercept、OZURDEX治疗DME、RVO、AMD及PCV等眼底病变。
研究方向:1.眼底疾病与眼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性研究2.激光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研究3.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3)角膜病、免疫眼病方向
角膜病组立于2009年初,我院特聘全国著名角膜病专家朱斌良教授作角膜病首席专家,掌握着眼科学会议各项先进的核心,此外 开展了穿透角膜移植术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人工角膜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羊膜移植术及干眼门诊的建设,现有标准床位15张各种手术设备、器械、干眼综合分析仪、角膜共焦显微镜、超声波雾化治疗仪及配套设施齐全。年门诊量3000人次以上,年手术500余台次,是目前省内规模较大、手术台次较多的眼表亚专科,其中角膜移植为省内规模较大,手术台次数领先的病组。本学科以朱斌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治方案和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并且通过定期派出中高级职称人员到国外进修和培训。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会议和交流,派技术骨干指导地市级以上三甲医院开展医疗新技术,年均接受外来人员进修和手术观摩,全方位地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角膜炎、角膜溃疡及角膜移植等技术的专业知识,形成了我院眼科的专业特色。
研究方向:免疫相关眼病病源量大,种类繁多,免疫系统疾病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故是眼科界近年来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但由于这类眼病见效慢,发病机理复杂,所以大部分医疗机构的眼科医生仅凭眼科专科知识往往不能明确诊断,故常常误诊及忽略全身免疫相关性疾病,治疗就更不可能正确得当,导致此类眼病失控,患者最终视功能恢复无望。由于以上原因,大部分眼科医师不再愿意接收此类病人,致使此类病人病情恶化进展。在何媛科主任及朱斌良教授的带领下成立了免疫眼病研究所,使得我们的眼科医师在免疫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检查化验疾病相关的抗体、补体,甚至基因谱分析,明确疾病或探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当免疫性眼病基本确诊后,提出在内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FK-506等等药物副作用较大)预防药物副反应发生,使得我院眼科在该类疾病的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处于很大的优势地位,该类疾病的病源将会主要流入我院进行专科及综合合理的全身治疗。
(4)眼整形眼眶病、斜弱视组
眼眶病组成立于2009年初,为我院眼科的特色眼病方向,年收住院病人800余人次,每年开展各眼整形眼眶手术600余例。我院在各种眼底病的临床诊疗与科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眼眶病学组现有标准床位10张,各种手术设备、器械及配套设施齐全。专科拥有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专科护理人员3人,年门诊量3000人次以上,是目前省内规模较大,手术台次数领先的眼整形眼眶病组。本学科以姬明利主任医师为专科带头人,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20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2007年在上海交大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进修眼整形美容专业,2009年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进修斜弱视专业。2018年在温州医科大学进修鼻内镜下泪道手术,发表多篇国外及国内学术论文,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治方案和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并且通过定期派出中高级职称人员到顶级眼科中心进修和培训。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会议和交流,每年均接受外来人员进修和手术观摩,全方位地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形成了我院眼科的专业特色。目前眼眶组分为三个亚专业组:眼整形美容组:与国内外眼整形美容中心保持长期合作,拥有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制定个性化整形美容方案,开展重睑术、内眦赘皮矫正术、祛眼袋、眉部手术等微创美容手术。眼眶综合组:完成各种斜弱视、上睑下垂、各种泪道手术(泪小管断裂、泪囊炎、泪道阻塞)显微手术,逆行插管微创手术、鼻内镜下DCR手术、眼睑肿物及眼睑缺损修复、眼座植入术、眼眶肿瘤、复杂四级眼眶骨折手术、睑内、外翻矫正术、眦部成形术、眼肌麻痹、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综合治疗及基础硏究。小儿眼病组:本专业设备齐全,拥有先进的同视机、双眼视觉训练仪及斜弱视检查和治疗设备。目前开展手术项目有:水平及垂直斜视的常规手术、各种特殊性类型斜视手术(眼球后退综合征、垂直分离性斜视、水平分离性斜视、上斜肌鞘综合征、高度近视性固定性内下斜视)、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新生儿泪囊炎、眼睑肿物、先天性上睑下垂等手术,手术成功率高,效果满意。
(5)眼视光方向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大学甚至达到70%-90%,我国近视患者已占世界33%,远高于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的比例。全国戴眼镜人数有3亿多,而我国眼镜的不合格率高达85%,我国人口的近视发生率高达3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10多个百分点,近3亿人戴着眼镜,而眼镜与处方的不合格率却高达85%。我科眼视光方向致力于各种屈光不正的矫正,框架眼镜级隐形眼镜的验光配镜,和各种角膜接触镜(绷带镜、OK镜、RGP等),斜视弱视的独特治疗。
眼科弱视、近视治疗优势:
1.专家导航:聘请享受国家津贴的老专家坐诊,全疗程指导治疗方案。科室人力资源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为您的双眼保驾护航。
2.设备高新:采用国内先进的弱视、近视治疗仪器,包括离子导入、闪烁光治疗仪、CAM治疗仪、海丁格光刷、同视机等高新设备,可同时接受12人次治疗。
3.治疗专业负责:治疗前后免费进行视电生理及A超检查(原费用300元),紧密跟踪治疗进度,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您提供更为专业的治疗服务。
4.服务人性化:针对儿童心理特点,提供配套依从性训练,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医护人员专人监管治疗全过程,对患儿家长定期宣教,专业讲解,以达到指导配合治疗的最佳效果。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陕西省重点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9项,总经费约为573.795万元。科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美国医学生教科书«retina degeneration»收录章节1篇。
四、中心主任简介
何媛,女,主任医师,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医工交叉博士生/博士后导师,西安医学院眼科学研究生导师。眼科学博士、眼科学及神经科学留美博士后。200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同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05年6月获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攻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葛坚院长,从事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2009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9月-2010年3月期间受聘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眼科与神经科学博士后,从事视网膜视神经损伤机制及保护研究。2009年8月受聘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主任,2019年任副院长。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西安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任陕西省保健学会防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市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委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妇女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儿童眼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专科顾问,陕西省眼科学会青年委员。陕西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眼科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高等学校眼科学精品课程负责人、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临床研究方向负责人、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负责人。获得陕西省科技新星、三秦人才、陕西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陕西省医卫最美医院管理者、首届医师节陕西省优秀医师等称号。SCI眼科杂志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IOVS)以及Molecular Vision (Mol Vis)等杂志审稿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江西省、青海省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广东省、江西省和山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卫健委课题1项、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基金4项、省教育厅基金3项、省卫生厅基金1项、西安市科技局基金1项,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院级科学基金1项、校级教改及思政课题3项。从事眼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多年,临床方面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各类青光眼的诊治。目前主要的科研研究方向集中于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理、视网膜神经再生与保护、表观遗传学研究等领域,研究具体涉及:1. PED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2. 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视神经保护,在该方面有系列研究。3. 突变myocilin蛋白对于细胞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等。4.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RPE细胞损伤机制研究,并通过体外多种细胞因子、中药及外周神经移植进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和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保护研究。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4篇,其中包括国际眼科学影响因子最高的专业杂志《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在内SCI收录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31篇(IF:120.861),其中IF:32.086分一篇。美国医学生教科书«retina degeneration»收录章节1篇。青光眼研究方面连续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及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得2019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获得2007年度及2015年度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优秀论文奖项、2008年度美国眼科学会优秀论文奖及2009年度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优秀论文奖;获得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13年度及2018年度西安医学院“天士力控股集团优秀奖教金”。指导博士后研究2人(美国),指导博士生及硕士生研究30人(中国:博士8人;硕士22人),指导访问学者及实验室技术员2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眼科与神经科学)。

牌匾


获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