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院医学实践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标准化病人(以下简称SP)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搭建交流与学习平台。3月9日下午,由我院实训中心牵头举办标准化病人院级师资线上线下培训会,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主任赖雁妮教授,授课分享的题目为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与培训。教学管理部门主任、院级标准化病人培训教师、教研室主任、秘书参会,会议由教学科主任高燕主持。

高燕主持会议
赖雁妮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围绕“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与培训”展开分享。她首先系统介绍了SP的定义、角色定位、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特殊类型,随后详细讲解了SP从招募、培训到考核的完整产生过程,最后对SP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赖教授指出,标准化病人应用场景广泛,在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教学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覆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全阶段。她着重介绍了特殊类型SP的应用价值,并通过一系列真实生动的案例,展现了标准化病人在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与考核中的重要意义。谈及未来发展,赖教授表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标准化病人带来新机遇与挑战。尽管目前AI尚无法完全模拟人类情感与细微反应,无法替代标准化病人,但探索AI与标准化病人的有机融合模式,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将成为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赖雁妮教授线上授课
随后,实训中心主任杨柳青围绕医院SP项目,从师资培训体系搭建、标准化病人招募选聘机制、阶段性成果展示及未来发展规划等维度,进行了系统而详实的工作汇报。她强调,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医学生与住院医师的综合素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SP教学模式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更能通过情景模拟强化其人文关怀意识,是推动医学教育向“实践—人文并重”转型的关键路径,对构建高质量医学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杨柳青工作汇报
培训会上,院级SP培训师积极互动,宋书贤、李秀娟、王红、刘欣、吴娟等多位老师分享实践教学经验与困惑。现场讨论热烈,老师们围绕标准化病人在理论授课、妇产科临床教学、跨学科情境模拟培训中的应用,以及标准化病人表演能力培养、“标准化家庭”构建等问题踊跃提问,赖雁妮教授逐一详细解答。参训学员反馈此次培训内容充实、实用性强,有效拓宽教学视野,为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



培训会互动交流现场
最后,杨柳青总结发言,着重指出标准化病人对医学教育意义重大。培养专业过硬的标准化病人师资队伍,不仅能推动我院医学实践教学创新,也为培育更多优秀医学人才筑牢根基。在师资共同努力下,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将在我院广泛应用与推广。未来,我院会持续优化SP相关工作,积极探索与新技术融合,为医学教育事业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