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疗技术打破地域壁垒 以仁心重筑脑瘫患儿健康之路
近日,“陕西省青年文明号”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远赴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脑瘫患儿义诊及术后随访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为当地脑瘫患儿带来了专业的医疗服务,更在偏远地区播撒下了医学关怀的种子,为脑瘫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在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他们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无数患者带来重获健康的希望。青海之行,便是他们践行社会责任、播撒医疗大爱的有力见证。神经外科主任王凤鹿感慨道:“我们明白,有不少家庭因路途遥远、经济拮据或医疗知识匮乏,无法定期来院复查。所以,我们团队决定主动出击,‘走出去’把专业医疗服务送到患儿家门口。”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医疗援助,更是一场打破地域壁垒的爱心奔赴,是医务工作者对“医者仁心”的有力诠释。
破壁行动:打通脑瘫患儿治疗“最后一公里”
青海部分偏远地区因医疗资源匮乏,给当地的医疗事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脑瘫患儿家庭长期面临“就医难、康复难”的困境,部分家长与当地医生对手术治疗脑瘫的有效性了解极为有限,致使许多脑瘫患儿在治疗之路上举步维艰,大量患儿错失手术干预的最佳时机。以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FSPR)手术为例,这项手术能够精准调节神经、有效降低肌张力,为后续康复搭建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业内对此手术认知不足,仍未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还有一些患儿即便接受了手术,却因缺少科学的康复指导,无奈错过恢复的黄金时期。

针对上述情况,王凤鹿主任带领的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在此次青海义诊期间,不仅对患儿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检查,准确评估手术效果与康复进展,还将提升当地医疗认知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在义诊过程中,专家团队向当地医生着重强调了两个核心治疗理念:一是“手术是康复新的开始”。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借助展示真实的治疗案例,让大家直观地认识到,通过手术能够有效解除肌肉痉挛、矫正畸形,极大地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对于一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的患儿,在接受手术后,关节活动度显著提升,能够更为主动地配合康复训练。二是“分阶段定制康复方案”。不同的手术类型,术后康复的重点也各有差异,FSPR术后的关键在于恢复肌力,而矫形术后则侧重于调整姿势。专家团队与当地康复医生深入交流,详尽讲解每个阶段的康复要点,力求为患儿制定出最为科学、有效的康复计划。
燃灯行动:重燃脑瘫患儿“颠簸人生”希望之光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的一户家庭里,专家团队见到了术后患儿明明(化名)。曾经,明明因严重的痉挛症状,连独坐都很困难,一家人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看不到希望。可如今,在接受手术后,明明已经能够借助助行器站立,这一显著的变化让明明的妈妈激动不已,她哽咽道:“以前不懂,就知道给孩子按摩,根本没想到手术能给孩子的命运带来这么大的改变。”
明明的情况并非个例,他只是众多成功治疗案例中的一个缩影。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此次青海义诊活动的重大意义,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偏远地区无数脑瘫患儿家庭前行的道路,让他们真切看到了脑瘫治疗的希望,感受到了医疗大爱打破空间壁垒的力量。



守护行动:用云端平台助力患儿康复指导
今后,神经外科团队将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为那些因路途遥远、经济困难等不便来院的家庭,提供便捷的在线复诊服务和专业的康复指导。力求打破地域的隔阂,让优质的医疗服务时刻陪伴在每一位患儿身边,成为他们康复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此次青海之行,对神经外科团队而言,不止是一场简单的医疗服务输出,更像是一次直击心灵的触动。团队医护人员亲眼见证了患儿们从蜷缩到舒展、从依赖到自理的蜕变,每一个细微却又意义非凡的改变,都被义诊专家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更加坚定了后续持续开展远程随访地决心。
脑瘫患儿的治疗之路,似一场漫漫且艰辛的“马拉松”,不仅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康复师专业的指导,更离不开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只有治疗-康复-家庭三方紧密配合、携手共进,才能为患儿点亮希望之光。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立志成为这场“马拉松”中的领跑者,凭借自身先进前沿的医疗技术,打破地域限制,以一颗赤诚的医者仁心,始终与孩子们并肩前行,为脑瘫患儿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健康的希望之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