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 员工版 0A系统

我院医学影像团队再获新成果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31
浏览:

近日,我院医学影像科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合作,在高水平SCI专业期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杂志(IF=10.20,中科院一区)发表题为“Rational design of NIR-II molecule-engineered nanoplatform for preoperative downstaging and imaging-guided surgery of orthotopic hepatic tumor”的研究论著。

针对中晚期肝癌术后复发率高这一临床痛点,通过先降期干预后联合影像引导精准切除的治疗策略,有望大大降低中晚期肝癌术后复发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近红外/光声成像/磁共振成像(NIR-II/PAI/MRI)多模态有机分子靶向纳米平台IRFEP-FA-DOTA-Gd (IFDG),用于原位肝癌的综合诊断和治疗。IFDG以核心“S-D-A-D-S”型NIR-II探针IRFEP为基础,通过叶酸(FA)修饰实现肿瘤靶向性,同时使用Gd-DOTA作为MRI显像剂。IFDG具有显著肝癌细胞靶向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光热转化性能;探针可有效实现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在体早期精准监测。体内外光热实验证明其可通过光热效应对原位肝癌细胞进行有效杀伤,通过光热治疗对肝脏部位肿瘤组织干预降期之后,利用探针所具备的NIR-II/MRI性能可有效实现对肿瘤术中实时导引切除,从而达到对肝癌原位病灶彻底切除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肿瘤阴性切缘率,降低肿瘤术后复发率。该研究所设计的诊疗一体纳米化平台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所制备的多功能探针及其协同治疗策略可有效降低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率,有望为肝癌的诊疗提供一种全新的策略。

我院医学影像科是陕西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潘奇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詹勇华教授和南华大学杨晴来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工作是在我校实施人才战略“双十条”措施之际及“122”计划指导下,医学影像科在建设省级重点专科周期内取得的重大科研突破,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服务地方专项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111035/

潘 奇 影像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分子影像及功能影像临床应用;擅长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CT与MR诊断及鉴别诊断

基金:主持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基金5项,院级基金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论著:发表SCI 7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5篇,参编专著3部。多次在国内及省级学术大会发言交流

专利:授权发明专利2项及实用新型专利 9 项

获奖:指导学生荣获第七、八、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校级银奖等荣誉;指导学生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省级二等奖;多次被西安医学院评为“年度优秀教师”

咨询电话:029 - 83550817 (班内 8:00-12:00 14:00-18:00)15399079450(班后及节假日)

体检预约:83553610

地址:西安市东郊纺织城纺东街167号

微信订阅号
服务号
抖音账号

CopyRight ©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003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