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 员工版 0A系统

聚焦评审标准,聚力服务提升——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与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专项整改培训会

来源: 评审评价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8-04
浏览:

为全面推进医院等级复审工作,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2025年7月30日,在第一会议室召开了“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与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专题工作推进会议。会上院长赵海康、副院长兀威、葛鹏出席会议并作重点工作安排和强调,评审评价办公室、医务部、质量控制科、感染控制科、病案科、临床药学科、药剂科、医学装备科、数据中心、网络信息部、护理部等医疗质量安全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全体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和科室骨干参会。会议由副院长兀威主持。

聚焦质量安全目标,完善医疗质量改进机制

评审评价办主任白艳围绕“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与“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监测指标”,通过“目标解读-现状分析-实施路径”三维框架展开汇报。第一部分在质量改进目标方面,重点剖析了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连续五年发布的17项核心指标,提出“五环管理模型”:多学科团队建设,突破部门壁垒,建立协同机制;制度流程标准化,构建规范化诊疗体系;分层培训体系,实现院科两级全覆盖;动态评价机制,建立监测-分析-改进-评价的质量闭环;质量工具应用推动PDCA循环落地。对标目标值对未达标指标通过数据穿透式分析,精准定位了VTE防控、围术期管理等重点改进领域;第二部分系统解读了国家卫生健康委2025年新颁布的35项量化指标,同时,明确下一步三大实施路径:一是开展“病历+专项”双轨检查十八项核心制度的落实;二是建立“个人-科级-院级”三级学习机制,确保35项指标融入病历书写全流程;三是实施负性指标“三阶闭环管理”个案分析、配套夜查房、专项督查等检查机制。

多部门专项汇报,剖析重点攻坚问题

在专项汇报环节中,医务部、感染控制科等6大职能部门主任围绕各科室在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工作中的推进成效、现存难点及下一步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汇报。汇报中,针对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提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等重点攻坚问题,各部门展开了深入的专项分析与交流研讨。

分管领导部署工作,明确方向与要求

副院长葛鹏紧扣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提出了以下要求:筑牢安全底线,压实责任链条,医技科室作为诊疗“侦察兵”,必须确保检查检验的精准性与时效性;对标核心指标,优化全流程管理,践行“三服务”理念,推动质量与效率双提升;强化跨部门协作,凝聚质量提升合力,建立异常结果快速响应机制,临床反馈与医技复核双轨并行,提升报告符合率;由科室质量小组牵头实施“溯源分析-方案制定-效果评估”的PDCA循环,形成“发现问题-精准改进-巩固成效”的长效提升路径。

副院长兀威结合会议内容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科主任首责制,将整改成效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指出此阶段已是医院等级复审的深水区,对已达标指标需坚持稳中求进、巩固提升,对未达标指标,将其作为整治重点,制定标准化整改路径,推动问题持续改进;同时,要将评审条款细化分解为可操作、可落实的具体事项,以结果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成效评估”闭环对应机制,着力构建可持续的质量保持体系,全面保障患者安全与诊疗服务效能。

院长总结强调,锚定核心目标

院长赵海康总结强调:一是要站在关乎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领悟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价值。当前医疗领域正遭遇“寒潮”冲击,医院必须以开源节流”主动破局。筑牢质量根基,坚守医疗安全底线、切实解决患者诉求,持续凝聚患者信任、真正实现良性发展;二是要将评审标准深度融入日常工作,必须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推进,确保按期保质高效完成。最后号召全体员工以“背水一战”的决心,以扎实作风全力冲刺,确保高标准通过三甲复审,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咨询电话:029 - 83550817(班内 8:00-12:00 14:00-18:00)15399079450(班后及节假日)

体检预约:83553610  住院患者免费车接电话:83533666

地址:西安市东郊纺织城纺东街167号

微信订阅号
服务号
抖音账号

CopyRight ©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003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