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 员工版 0A系统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十大关键词”定格我们奋进的一年

来源: 院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1-26
浏览:

锦绣新篇 斑斓成诗

2024年

西医二附院87岁华诞

承载历史的使命

焕发崭新的生机

这一年

我们勠力同心、奋勇向前

这一年

我们同心筑梦、携手前行

时光流转

谱写救死扶伤的赞歌

日夜兼程

守护人民健康的防线

珍藏

每一帧记忆

感谢

所有人对西医二附院的支持

致敬

每一位“西医二附院人”的努力

关键词一:党建领航强根铸魂

中国共产党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我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为建设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开创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二:医院管理多措并举

医院紧紧围绕“两个始终”,即始终站在患者立场、始终陪在患者身边开展工作。成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制定“一次挂号管三天”、不开单检查等制度、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实施清晨“提一提”、中午“连一连”、晚间“延一延” “清凉一夏”系列行动,做实做细服务全流程各细节,积极践行“两个始终”。

组织“向日葵志愿者”夏日之追梦计划,开展了“清晨”就诊高峰、“傍晚”夜间门诊、“丁香”音乐心灵疗愈志愿者服务活动,到患者身边帮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医院人文关怀。

2024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反馈,我院2023年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得分97.27,门诊患者满意度得分98.53,分别较2022年上升2.75%、12.59%。

我院加强患者就医体验的系列举措被新华社、新华网、健康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其中新华社文章《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始终站在患者立场始终陪在患者身边》浏览量达123.2万。

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两个转变”: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设立“医院发展最可爱的人”奖项,面向全社会征集医院发展建设好点子好办法,集思广益,形成合力,为医院可持续和谐发展出谋划策。

开展“我为一线送清凉”活动,行政后勤职能部门积极践行,将资料发放、福利和物品发放、宣讲、培训、签字、沟通、业务对接等工作深入一线科室,让一线职工少跑路,把医护人员还给患者,持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行政后勤部门支持保障效率。

等级复审工作稳步推进,成立了三甲复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院级制度汇编工作推进方案》《三甲复审应知应会手册》,进一步明确实施步骤和工作流程,确保三甲复审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

关键词三:学科建设提质竞速

强化重点专科建设,2024年,神经外科加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出血联盟,赵海康教授为陕西地区联盟单位项目负责人。

骨二科成功举办医工结合骨科材料研究转化中心挂牌仪式。

神经内二科(老年病科)获批全国“老年营养示范病房”。

心血管外科成功获批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关键词四:技术创新勇立潮头

神经外科成功开展了西北首例帕金森病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TM PC)植入术的应用,以及院内首次开展脊髓电刺激术(SCS)促醒治疗,标志着医院在神经调控领域治疗技术实现新突破。

胸外科开展了院内首例手汗症的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新增肿瘤治疗利器“肿瘤消融术”,丰富了我院肿瘤治疗新的微创模式。

美容整形医院卢丙仑教授创新面部年轻化技术,是我院现有面部提升技术的一次突破。

消化内科采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手术(EFTR)成功切除多例腔外型胃体间质瘤,采用最新的子母镜“双镜联合使用技术”成功为患者进行了经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这标志着我院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

脊柱外科成功应用AUSS-ULBD单孔技术为一名因自发性胸腰段椎管内血肿患者进行血肿清除术,成为此方法应用于SSEH手术的首例报道。

以重症医学科团队为核心的重症救治平台,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联合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技术,成功救治一名经历了近4个小时徒手心肺复苏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

骨一科全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320余名患者开展保膝手术1000余例,影响力不断扩大。

骨二科团队成功实施了院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骨科正式步入“人工智能”新时代、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迈上新的台阶;成功为102岁高龄老人实施左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助力患者成功回归正常生活。

关键词五:引培并举汇聚人才

2024年,制定了《有组织人才引培实施方案》,全年引进博士5名,引进硕士51名,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7名。

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范先群教授;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终身名誉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葛坚教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北京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磊教授;中华医学眼科学分会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兴怀教授,不断壮大医院人才队伍。

关键词六:教学科研齐步向前

制定《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实施方案》,召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启动会。获批国家专利33项,课题32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最高达13.3,科研经费再创新高。获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1项,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项,陕西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1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项。

制定《有组织教育教学实施方案的通知》。《眼科学》获批省级一流专业课程;《肿瘤学》《危重病医学》获批校级一流专业课程。在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获省级一银一铜,校级获奖5项。

暑期开展“聚焦乡村医学助力健康中国”西安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乡村健康小屋社会实践项目,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入围中共陕西省委社会工作部全省“志愿三秦”决赛项目。

在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科专业指导医师教学综合能力技能竞赛”中,我院全科医疗科团队刘洁医师代表陕西省助理全科基地以初赛第一、决赛第一、总分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省内唯一。

关键词七:硬件夯实强基固本

基础条件建设扎实推进。医院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已经施工至4层,预计2025年4月底封顶。

内科楼改造装修基本完成,预计年后完成回迁。

完成新行政办公区的装修和搬迁工作。顺利完成中央空调外科楼主机的购置和改造安装;高效完成内科楼过渡期用房建造和科室搬迁,确保医院正常运行。

一年来始终秉持初心,不断改善院内硬件设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为职工带来更好的办公环境。

关键词八:医心惠民践行使命

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加强与医联体成员单位联系,新增医联体单位7家。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外派驻点帮扶医生18名,驻点帮扶期间共接待门诊及住院患者13713人次,开展手术581例。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在西安医学院的组织下,我院博士团赴丹凤县开展医疗服务帮扶活动,更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神经外科联合外聘专家清华大学陈业涛教授及本院康复医学科开展“走遍三秦、助残行走”系列活动之“百名三瘫患者救助行动”大型义诊。

专业医疗团队赴丹凤县油房坪村开展义诊活动。

儿科主任杨艳娥带领儿科团队,联合儿童保健科王亚竹主任团队、门诊检验科赵小军主任团队在纺织城纺医小区举办了“关爱下一代”儿童健康发展评估义诊活动。

联合西安市中心血站在院内开展“医者仁心 热血传承”无偿献血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

彰显医者本能。我院门诊检验科主治医师贾碧野路遇溺水挺身而出跪地救人,上榜“西安好人”,救人事迹被陕西都市快报、西安日报等报道。120分站主任张海良于纺东街与纺四路路口为一名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张亮、宋涛、林源等医务人员在高铁上紧急救治突发急症小男孩。产二科护士雷艳妮在地铁一号线上成功救治一名患者。

关键词九:关爱职工温暖人心

重视一线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积极给予人文关怀,通过组织职工亲子观影活动、职工亲子研学实践活动等,让医院职工在繁忙工作之余,享受到专属的亲子时光。并积极改善职工餐厅,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注重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节日庆祝系列活动,带领干部职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活跃工作氛围,收获工作的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关心关爱干部职工,在新春佳节前往各病区慰问节日期间在岗上班的医务人员,在医师节、护士节等节日表彰优秀医师、优秀护士。

关键词十:载誉而归不矜不伐

2024年,医院在原有荣誉上不骄不躁,再创辉煌。荣获“改善医疗服务 提升患者体验”第九季全国医院擂台赛“卓越案例奖”;第四届“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医患美好关系”优秀组织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婴医院发展基金“爱婴行动”优秀项目单位;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首届陕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DRG/DIP实施对医疗质量的影响评价与医院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案例荣获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优秀实践案例。

一个个瞬间

记录了这一年的付出与收获

对生命的敬佑

让我们有了跨越山海的勇气

在挑战中精进

让我们有了穿越星辰的力量

不辍拼搏的2024年

将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璀璨记忆

和迈向明天的坚定步伐

2025年我们

一如既往服务群众

矢志不渝奉献社会

2025年我们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怀揣梦想智启新程

咨询电话:029 - 83550817 (班内 8:00-12:00 14:00-18:00)15399079450(班后及节假日)

体检预约:83553610

地址:西安市东郊纺织城纺东街167号

微信订阅号
服务号
抖音账号

CopyRight ©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003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