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合格标本,抗凝标本凝集是所有不合格标本中最易出现不合格的类型,但呈“果冻样”的抗凝标本还是比较罕见。日常工作中检验科的小伙伴们时不时会被护士小姐姐反问“为什么标本又凝了,是不是你们仪器坏了”?这还真不是仪器的事儿!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经过
患者女,30岁,停经37+1周,下腹紧缩感1天入院。诊断为:37+1周妊娠,LOA先兆临产,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2024年10月31日,值班期间发现其血常规结果中的血小板为88×109/L,与入院当天检查的血小板结果244×109/L相差较大,查看了血小板直方图,发现仪器提示白细胞增多,血小板聚集?考虑采血原因导致血小板减低。随后在准备上机检测凝血标本时,发现血浆呈“果冻样”如下图。采血过多也会导致血液和抗凝剂比例失衡,从而导致样本凝固,查看标本量两管血采血量均正常,排除采血量的原因[1,2]。如果只是采血不当,会出现少量凝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果冻样”?查看该患者其他检查能否提供线索,血清总钙的检测结果为7.98mmol/L(参考范围为2.10-2.90mmol/L),超出正常范围三倍,这么高!


血浆呈“果冻样”
案例分析
血清总钙浓度7.98mmol/L高的离谱,第一时间想到是否为输液同侧采血?与临床护士沟通,询问采血情况,被告知在静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后同侧采血。
血常规样本中为什么会出现血小板聚集现象呢?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血小板模糖蛋白IIb/IIIa(GP IIb/IIIa)、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细胞外的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而GP IIb/IIIa能形成钙离子依赖性复合物,钙离子则作为纤维蛋白原受体,使血小板之间形成蛋白桥链,聚集成团。维持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需要外源性钙离子及内源性钙离子的动员,钙离子的动员是血小板被激活的最终信号。研究表明,钙离子浓度轻度升高时,可能会模拟体内的生理刺激信号,使血小板更容易发生聚集反应[3]。当血浆Ca2+浓度在2.11-33.66m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高而增高[4,5]。
我们都知道,血常规和凝血标本均为抗凝标本,为何血常规管未呈现“果冻样”,而凝血管却呈现“果冻样”了呢?凝血管用的抗凝剂是枸橼酸钠,枸橼酸盐能有效地阻止因子Ⅴ、因子Ⅷ的降解,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当血液中过量的钙中和枸橼酸盐,导致标本容器中抗凝剂含量相对不足,同时激活凝血因子和促进纤维蛋白形成,因此会呈现“果冻样”的凝血样本。而EDTA对凝血因子(尤其Ⅴ, Ⅷ因子)有易变失活作用,EDTA还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这就是血常规管未呈现“果冻样”的主要原因。
告知护士输液后采血注意事项,第二次重新采血(静推液对侧远端肢体)。两次检测结果对比见表1:
表1两次采血结果的比对
项目 |
第一次结果 |
第二次结果 |
WBC |
19.81×109/L |
14.79×109/L |
HCT |
34.9% |
33.1% |
PLT |
88×109/L |
178×109/L |
凝血六项 |
标本凝固 |
FDP:42.9ug/ml DD:5513ug/L APTT、PT、TT、FIB无异常 |
T-Ca |
7.98mmol/L |
2.14mmol/L |
合格的检验样本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数据的前提。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的不合格标本,主要表现在溶血、凝集、采集量不足或过多、标识错误、同侧输液等。本次案例是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同侧采血引起“果冻样”凝集、血小板减低、血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查阅病历,及时有效的与医生、护士沟通,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报告。
总 结
“抗凝标本凝固”是最常见的不合格标本类型,血液标本在检验前的质量把控,对于一个合格的血检报告尤其重要。标本退回重抽不仅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还给临床护理和检验科小伙伴的日常工作增添不少麻烦,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检验结果的精准,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关注到检验流程的各个环节,保证人、机、料、法、环均符合要求,才能真正做到“检以求真,验以求实”。才能真正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有效服务。
温馨提示:患者在采血前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采血前一天饮食尽量清淡,忌吃油腻、高蛋白食物,如火锅、烧烤、油炸食品等,也别大量饮酒,因为酒精会影响某些检验结果。采血前8-12小时需禁食,可少量喝白开水,不然可能影响血糖、血脂等检测结果。
2.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熬夜或剧烈运动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会使一些指标如肌酸激酶、转氨酶等升高,干扰结果。
3.服药方面:某些药物会影响检验结果,如避孕药、抗生素等。若正在服药,采血前应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需停药或推迟采血。
4.其他方面:采血前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紧张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采血难度。采血当天穿宽松衣物,方便露出手臂采血部位。
通过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可以帮助确保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特殊情况,建议咨询医生或采血中心的工作人员以获得明确性指导。
参考文献:
[1].WS/T359-2024,《血栓与止血检验常用项目的标本采集与处理》[S]
[2].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张伟,李悦。血小板可逆性聚集的生理与病理机制探讨。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 29 (4): 289 - 293.
[4].李祖兰,张立文,丛玉隆,等.血浆钙离子浓度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03):231-232.
[5].李祖兰,陈兴明,杨亮程,等.血浆钙离子浓度对血小板聚集、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47-1550.
门诊检验科科室简介
我院门诊检验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灞桥区医学检验管理中心。科室设有静脉采血中心、临床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分子诊断、妇幼医院检验室、感染门诊实验室等部门。
现有员工36人(检验医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0人、专职采血护士6人,为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检验专业提供实习教学基地并承担临床本科生《实验诊断学》的教学任务。
近5年参与陕西省教育厅立项1项,陕西省科技厅立项1项,发表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7项。多中心课题研究3项,承担临床试验11项。
近年来连续获得医院“先进科室”“优质服务科室”“院校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门诊检验科主任

赵小军
中共党员
主任技师
灞桥区医学检验质控中心主任
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检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管理经验丰富,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学会任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形态学分析诊断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体液诊断专家委员会常委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质量管理)第二届专委会委员
卫生检验与检疫(陕西)专业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检验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