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护士站的宁静。第一手术室传来紧急通知:一名胎儿宫内窘迫,需立即做好复苏准备!新生儿科主治医师贾毅闻讯,立即携带抢救设备奔赴手术室。
21时21分,一名体重2370克的女婴顺利娩出。然而,她全身皮肤苍白,羊水淡黄色伴有腥臭,脐带扭转达30周。
尽管Apgar评分三次均为8分(肤色项被扣2分),小雪儿很快出现呻吟样呼吸,呼吸困难症状加重,随即以“呼吸困难原因待查、新生儿贫血、新生儿溶血病?”被紧急转入新生儿科。

入院后,小雪儿病情迅速恶化。即便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末梢血氧饱和度仅维持在70%-80%,肤色苍白如纸。结合临床表现,救治团队高度怀疑胎母输血可能,且已出现失血性休克迹象。医护人员迅速行动——建立静脉通路、完善血常规、胸部正位片、溶血实验、输血前四项及甲胎蛋白等相关检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全面展开。


在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张东平的带领下,主治医师贾毅、主管护师武佩佩、护士居姣姣及唐荣等护理骨干迅速组成救治小组,全力投入救治。检查结果令人揪心:新生儿正常血红蛋白值为170-220g/L,而小雪儿的血红蛋白仅为正常值的五分之一,极重度贫血合并心力衰竭,脑钠肽高达89136pg/ml!
抢救刻不容缓。团队果断实施交叉配血、气管插管、脐静脉置管、腋动脉置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同时精准纠正休克、输注红细胞悬液。整个救治过程如履薄冰——每一毫升的输液输血都需精确计算,多一分可能加重心衰,少一分则无法逆转休克与贫血。
历经一夜惊心动魄的奋战,奇迹悄然发生:小雪儿的肤色逐渐转红,呼吸趋于平稳,扩大的心脏也逐步恢复正常。

经过新生儿科团队14个日夜的精心治疗与守护,小雪儿终于康复出院。贾毅医生为她制定了详细的随访计划,持续关注她的成长。
一个月后,小雪儿回院复查。她睁着明亮的眼眸,静静凝望着副主任医师何薇,仿佛在无声诉说:阿姨,在你们温暖的呵护下,这个如雪般脆弱的生命,已如花儿般坚强绽放。
